
各类家政、家居APP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用户数量也跟着激增。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想要在家享用一顿美味大餐,嫌买菜、做饭麻烦,而且厨艺不佳,瞬间就没了心情;想要一个干净整洁的家,开始扫地、拖地、洗刷,家是干净了,人却累得够呛;想出一趟门,却挂念着家中的猫狗、花草无人照顾,玩都玩不尽兴……城市中的上班族们每天忙忙碌碌,下班后根本没有时间打理家务,谁没幻想过成为电视剧里的“霸道总裁”,有个无比贴心的管家,自己不用为琐碎的家务操劳呢? 如今,这已不再是幻想。依托最近大热的“互联网+上门服务”的商业模式,普通家庭拥有一个“好管家”变成了现实。记者调查发现,在互联网平台上,各类家政、家居APP接踵而来,用户数量也跟着激增。与传统的家政服务相比,这些家政APP到底多了哪些福利?为什么会如此火爆?抱着这些疑问,记者进行了深入了解。 在家过把“饭来张口”的瘾 民以食为天。古往今来,“吃”无疑是最受人们重视的。鲜美的海鲜、绿油油的蔬菜、热腾腾的火锅……望着一桌美味,一天的疲惫立刻烟消云散。然而现在,去闹哄哄的餐厅吃一顿好的,已经完全不能满足人们了,如果足不出户也能吃到餐厅大厨们的手艺,那才是真的满足。“做你的专属私人厨师”,是某厨师上门APP打出的招牌,说出了许多消费者的愿望。 该APP的负责人吴先生说:“我们是东北首家互联网私厨平台,消费者通过手机客户端或者微信公众号,国家级烹饪大师就能任你挑选,鲁、川、粤、苏、闽、浙、湘、徽八大菜系也随你选择。只要用户一下单,厨师就会携带专业的工具包、全套厨师服、一次性口罩手套、调味料等,按时上门做菜。菜品、厨师费用等都在网上明码标价。对于原料问题,用户可以自行购买,也可以让厨师代买,厨师代买都是要求到正规超市采购,因此完全不必担心食材和用料的安全问题。” 对于厨师上门做饭带来的便利,不少消费者赞不绝口。工作族小张这样告诉记者,以往和朋友在餐厅聚餐,由于是公众场合难免受到约束,但是现在预约厨师到家里做菜就不一样了,大家都能放开吃喝,玩得痛快。更让他惊喜的是,厨师在做完饭后并没有“一走了之”,而是仔细收拾了厨房,离开时还带走了厨房垃圾。 除了方便、美味之外,厨师上门服务还能让用户感受到贴心和温暖。在餐厅吃饭,厨师和消费者是隔离开来的,而厨师在家里做饭,便能融入家庭的氛围之中,做饭之余与主人聊聊做菜心得,多了不少人情味。在餐厅用餐人多,厨师无法照顾所有消费者的口味和特殊要求,而特别为一家人做饭时,咸淡、口味轻重也能有所把握。 接了一个家庭聚餐的订单的陈大厨对于自己做的一餐解释道:“我看他家里有老人,就稍微做得清淡了一些,少放了许多调味料,而且也没有放味精。” 瞄准“新人类”的“新生活” “85后”的小王刚结婚不久,工作上也正处于上升期。作为“新时代女性”、白领一族,她过着“朝八晚五”的生活,工作压力大,晚上回到家累得不行,连做一顿晚饭也是煎熬,就更不用说打扫卫生了。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又想要好好放松自己,家务活便一拖再拖,越堆越多。眼看着家里越来越杂乱,但自己实在分身乏术,现在,这些家政APP的上线,无疑拯救了她。 虽然抽不出几个小时做家务,但几分钟的下单时间还是有的,30秒发布招聘信息,180秒阿姨及时接单,24小时免费联系阿姨,这些为都市“懒人”设计的家政APP成了他们的掌中宝,在手机平台上轻松发布家政招聘,系统完成智能匹配,阿姨们的资历、报酬和用户评价也会明明白白的显示,再加上月嫂、育儿嫂、保姆、小时工、老人陪护、病患护理等各种类别,消费者们只需按需选择便可。 请到人来家里帮忙做家务,节省了一大笔时间是毫无疑问的,但对于“85后”的这些“新人类”来说,事业都在上升期,工资不稳定,又背负着车贷、房贷的压力,基本都是“月光族”,省钱才是他们最看重的。在APP平台上,不难看到这样的评价:“以后找保姆再也不用去中介了”、“这家背景调查和保险做得好,换人服务更是周到,原来家政公司一万五的月嫂,这边只要一万,实在是厉害。” 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不光是服务费尽量做到便宜,而且运用手机客户端独有的网上支付,还总能享受到不少折扣。有的是直接在账单上进行打折,有的则是提供优惠券或代金券,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福利,还吸引消费者成为忠实的“回头客”。 各大APP纷纷“烧钱”争用户 “互联网+上门服务”的商业模式兴起并没有几年,各种“烧钱大战”纷纷打响。从之前的打车领域“烧钱大战”开始,到外卖领域“烧钱大战”,如今战火已经蔓延到了家政领域。家政服务APP虽是近两年才出现,看起来用户不断增加,平台越办越红火,但总的来说,它仍处于尝试阶段,对于从业者来说,“烧钱”只是刚开始而已。 四菜一汤加上厨师的上门服务费,一共只需支付79元,六菜一汤也只要99元,随餐还会附赠进口冰淇淋,再加上各种优惠券的使用,消费者们享受到了实惠,APP运营商却因为难以盈利而愁眉不展。 到目前为止,线上的各家政APP都还处于“烧钱”跑量、培养市场阶段。辽宁省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马会杰告诉记者:“目前对于上门做菜的收费会全额给厨师,并不从中抽成,而如果是兼职的大厨,则每个人会抽成9元。但服务费用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未来的盈利大头,我们先跑量培养用户习惯,把平台搭起来做大做强,再考虑赢利模式,现阶段不与厨师和用户争利。”还有业内人士透露:“我们企业曾经一个月‘烧’过1500万,都是干赔。” 看来,刚开始进入市场的这些APP,为了赢得用户,下了血本,甚至贴钱给厨师、家政服务员,对用户则红包满天飞,优惠和促销力度空前,进行一轮又一轮的“烧钱大战”。然而究竟能“烧”多久?除此之外还能用什么办法来保证用户数量的稳定?这才是商家需要深入思考的。 创新模式不断获得重磅融资 “互联网+上门服务+家政服务”模式的提出是一种创新,然而其要正式上线运营、积累客户,就必须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毕竟“炫富”也要有资本,而这资本就来自各风险投资商。APP的研发和服务器的投入、广告的推广、发放福利吸引用户等等,这些都需要大笔的资金。 记者调查了某提供厨师上门服务的APP。2014年11月,其获得天使期融资共计500万人民币,2015年2月,又获得某资本公司500万美元融资,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扩大业务规模、继续打磨标准化服务和产品研发等。对于最近8月份的B轮融资,已确认完成1亿元人民币,并且该轮融资估值有6亿元人民币。对于B轮融资,公司将用于扩大市场规模,开通数十个二线城市,在扩张的同时继续把服务进行标准化,而且会陆续上线更多的品类,也会增加更多的个性化套餐来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另外,也会拿出大量的补贴去激励其优秀厨师,强化对平台厨师的管理和培训,最终实现多劳多得,带动整个厨师队伍服务水平的提高。 这类上门提供家政服务的APP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还带来品质的保证,就连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也颇看好这一领域,其旗下的资本也为某APP投下三笔巨款,用150万美金的资本支持其发展和壮大。 对于一个朝阳产业,一开始就能获得如此巨额的融资,这使得运营商们无不感到欣喜,于是,各类家政服务APP更是层出不穷,都想在这一领域分得“一杯羹”。 竞争加剧 投资风险不容忽视 热钱涌入了,APP这株新苗距离长成参天大树却还很远。家政服务APP竞争加剧,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才是真正玩家。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高管培训中心主任李世才说:“作为新兴领域,家政服务APP市场其实早已经历过多次洗牌,短短半年,就有不少创业者选择离开,其中不乏即使拥有巨额融资,但最后还是惨遭淘汰命运的例子。上线11个月的某烧饭APP日前正式宣布停业,原因就在于其没有能力把这个平台变成一个盈利模式明晰、能规模化扩张的业务。其运营者也想过通过提价的方式寻找盈利点,比如增加每单服务费和交通费,但收费一高,用户门槛就高,覆盖的人群就小了。其终止的最终原因并不是因为亏本,而是因为难以找到一个合理定价与扩大用户群规模的平衡点。” 李世才还表示,而像现在这样一味“烧钱”也不能使APP发展站稳脚跟,运营者花钱“养”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用户粘性,如果没有能够实现价值转换的商业模式,客户积累得再多也不一定有用。“中国的互联网商业模式长期以免费为导向,先积累用户,只要有不错的模式和不错的团队就能融资拿到足够资本,APP创业说到底赌的是一个未来。如今线下该抢的资源都被抢完了,要想生存下去,要么盈利,要么具备了被收购的价值。当然也可以选择不盈利,继续扩大规模耗死对手,直到一家独大。”李世才说。 【记者观察】 互联网时代,APP不是“黄金稻草”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企业家开口闭口都是APP、“互联网+”。难道APP真的就是救命稻草吗?只要搭上边就能捞到金吗? 其实,不光是家政服务类APP,整个APP市场同质化问题都趋于严重,一个APP火不到一个月就出现跟风产品,因此,行业很快又会进入洗牌模式。运营者不能光靠资本输血生存,必须尽快找到盈利模式,否则,即使是当下火热的那些家政APP也难逃失败魔咒。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懒人们从来没有如此幸福过——他们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商家新的目标消费群体。上班族被快节奏生活方式压迫,在工作之余用“懒”来换取更多休闲时间的想法,催生了各类上门服务APP。 家政服务类APP,其所提供的服务带给消费者们的感受是最直接的。饭做得好不好吃?打扫得干不干净?这些切身体验造不了假。APP运营者们探索合理的发展模式很关键,但真正关键的是要始终秉持“消费者是上帝”的理念,良心运营,切不可违背为消费者提供便捷、优质服务的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