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后海归,投身家居养老服务事业,上门服务老人。图中为梁浩天
“海归”创业
创业5年,尽管一直入不敷出,但却始终坚持从事家政服务行业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赖逸秀
5年前,当22岁的梁浩天拿着从英国获得的国际商贸硕士学位证书回来时,万万没想到,如今的他会开了一家“保姆公司”。
梁浩天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创业之路,如此“另类”的选择或许让很多人看不明白。但就是凭借把一些新元素和措施带入这个行业,使他的家政服务公司,成为三水首家政府向民间机构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梁浩天并因此获得了“佛山市2013年创业先进个人”的称号。
开店无人问津 为打品牌做半年清洁工
2005年,梁浩天从英国一所大学毕业并获得国际商贸硕士学位。毕业后的他选择了到家乡三水发展。2006年,他入职三水乐平工业园管理会,任职招商管理工作。“心里一直有着创业的念头,但是人脉不够,经验不足,就选择先累积一点经验。”梁浩天说。
在乐平工业园管理会就职期间,梁浩天并没有闲着,忙碌工作的同时,他还抽时间重新熟悉离开四年的家乡。“当时发现养老事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都不规范的地方。”梁浩天告诉记者,与国外相比,国内的情况相差很远。
2008年,梁浩天放弃了稳定的工作,与两个朋友投资3万元开办了一家家政服务公司。然而,公司开业的头一个月生意并不好,转变思路的梁浩天把价格降低,“做得不好就不收钱”。
最让梁浩天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接下了一个新楼盘的清洁工作,为了给客户一个好印象,梁浩天和合股的两个朋友没雇人帮忙,自己和搭档3人花了三天三夜把前期需要验收的一栋三层别墅洗得干干净净,期间只休息过几个小时。
所谓“力不到不为财”,梁浩天说,自己亲身做了半年左右的保洁工作后,公司的口碑也慢慢变好,开始有盈利后才雇人帮忙。
借鉴国外模式 规范家政服务业运作
在创业初期,梁浩天的家政服务公司业务并不多,为了维持经营,公司还设置了不少“增值业务”。例如一些网上盛传的代开家长会、代出差、上门道歉、私家侦探等。原本以为可带来轰动效应,却没想到期间只接过一宗生意,不久之后就不得不取消了。
梁浩天如今想起来也觉得有点可笑,“想法很美好,但却完全没有市场。”他总结说,大概是开设的服务项目不符合中国的国情。
回归正轨后,梁浩天和朋友着手进行市场调查,“担任中介角色的家政公司通常都是收完中介费就了事”,“这样做很不科学。”于是,他借鉴国外规范化管理模式,和公安局挂钩,负责核实保姆身份,确保没有犯罪记录后才进入甄选范围,此外,入职前还为保姆进行体检和转业培训。
随着对家政行业的进一步了解,梁浩天也慢慢发现干这行盈利并非易事,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体制不够完善的地区,受到很多限制。在各种限制下,公司根本很难有所突破,加上自己公司业务人员逐渐增多,渐渐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但梁浩天依然不断从其经营的其他公司挪钱过来,“我始终相信这是一个朝阳行业,关键在于积累……”
助人最快乐 成立家居养老服务中心
看着身边的家政公司陆续关门,但梁浩天依然坚持并努力做好服务,有了不错的口碑。2012年,经推荐审核,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力工家政服务部评选为广东省百户家庭服务企业(单位)。
2011年三水区西南街道采取招投标的方式向社会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梁浩天的家政服务部成为三水首家政府向民间机构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
借此契机,梁浩天成立了“力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非营利机构,随着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力工居家养老服务团队也逐渐壮大,由本来的仅有的3人变成了40多人,除了有普通的家政人员之外,还引入了社工、健康指导师等专业人员。
“这是我第一份创业工作,5年过去了,虽然基本没有盈利,并且还需要自己不断投钱进去,但是非常有意义,不论是亏本还是盈利,我都会继续下去。”
对于创业,梁浩天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脚踏实地,要多积累一些经验,不要浮躁地盲目创业,最好能够从小做起,切忌乱投钱。 |